5月16日
生物基类纱线是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基础纤维原料纺制而成的纱线。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生物基原生纱线、生物基再生纱线及生物基合成纱线三类。生物基原生纱线通常以来源于动、植物的天然纤维为原料,通过物理加工纺制而成,如棉纱、麻纱、毛纱等;生物基再生纱线以天然纤维为原料,通过化学溶解与再生工艺纺制,如粘胶纤维纱、牛奶蛋白纱、壳聚糖纤维纱等;生物基合成纱线则由生物质单体聚合而成,典型原料有生物基锦纶、生物基聚酯(PET)纤维等。生物基类纱线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可再生、可功能化等特点,开发生物基类纱线对纺织领域践行绿色减碳目标意义重大。
生物基锦纶56(PA56)具有质轻、柔软、耐磨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绿色生物基纱线产品的开发。卓辉基于全聚赛络菲尔纺制备包芯复合纱,研究发现,当以生物基PA56长丝作为芯丝时,其吸湿放湿性、断裂伸长率及弹性回复率均高于普通涤纶长丝,但纤维抱合性较差。若在外包纤维中加入生物基PA56,则可提高复合纱的断裂强度和弹性回复率,但含量过高会导致纱线的条干恶化、毛羽增加,需探索更优的混纺比以平衡性能。夏长林等通过研究发现,在开发生物基PA56/PET混纺纱时,PA56的质量分数为20%时,纱线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冯特实现了生物基PA56/棉混纺纱的靛蓝高效染色,染色后产品色牢度达 3 级以上。
此外,将生物基材料的环保属性与功能性结合,开发兼具多重优势的纱线产品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刘婷基于半精纺工艺,开发出生物基香蕉茎秆纤维/优可丝®安泰贝®抗菌纤维(85/15)混纺纱,该纱线的断裂强度较香蕉茎秆纤维纯纺纱提高31%,条干不匀与毛羽指数降低,纱线品质得到提升。马晓飞基于染色抑菌同步工艺,公开了一种生物基高效抑菌纱线的加工方法,通过将抑菌剂与染色剂均匀混合后加入到纱线染色烘干一体化设备中,实现了对生物基纱线染色与烘干的工艺整合,提高了生物基纱线的加工效率。相关研究为生物基类纱线在服装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卓辉.生物基锦纶复合纱开发及其织物的性能研究[D].江苏:江南大学,2023.
[2] 夏长林,张守运,闫琦芮.生物基PA56/PET共混纤维与混纤复合丝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24,47(3):15-20.
[3] 冯特.生物基PA56纤维及纱线的靛蓝染色[D].湖北:武汉纺织大学,2022.
[4] 刘婷,闫涛,潘志娟.香蕉茎秆纤维/抗菌纤维混纺纱的制备及其性能[J].纺织学报,2024(10):48-54.
[5] 马晓飞,张志成,张丽.一种生物基高效抑菌纱线加工方法:中国专利,115748139A[P].2023-03-07.
更多内容,请关注纺织导报2025年第3期《绿色环保纱线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一文。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463638转8850 电子邮箱:info@texleader.com.cn
纺织导报官方微信
© 2025 《纺织导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9259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125号
Powered by Seek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