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
随着消费电子设备智能化升级与5G/IoT技术普及,电磁屏蔽织物需求显著增长。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产品因集成高密度电子元件及多频段通信模块,面临复杂电磁干扰风险,易引发信号失真、通信中断及数据传输故障等问题,具备抗电磁干扰及轻量化特性的电磁屏蔽织物及其衍生产品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需求持续提升。
DuPont(杜邦)旗下Laird™品牌开发的Eco-Temp™导电布衬垫由金属化织物包覆硅胶泡棉组成,在50%压缩率下可实现100 MHz ~ 1 GHz频段范围内不低于80 dB的稳定屏蔽效能,广泛应用于服务器机柜、医疗设备等内部封装的电磁干扰防护元件。深圳飞荣达导电布衬垫的核心导电纤维布以镀铜镍聚酯纤维编织而成,该产品在100 kHz ~ 1 GHz宽频范围屏蔽效能稳定,适用于电子机箱、工业设备及移动通讯设备等电磁兼容防护需求。3M™导电胶带3304BC-S产品以丙烯酸镍/铜涂层导电非织造布为基材,表面覆盖抗刮擦黑色铜箔,形成低电阻、超高导电性的电磁屏蔽织物,适用于摄像头模块、柔性显示芯片、曲面显示器及印制电路板等精密部件的制造组装。此外,Henkel、隆扬电子等也推出一系列芯片级电磁干扰屏蔽方案,通过使用含有导电纤维织物在内的电磁屏蔽材料,构建分区屏蔽体系,助力电子设备小型化、轻薄化设计。
3M™导电胶带3304BC-S产品
图片来源:3M官网。
3M™导电胶带3304BC-S产品
图片来源:3M官网。
不仅消费电子领域,汽车工业领域对电磁屏蔽织物的需求同样在持续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技术的加速迭代,车载电子系统复杂程度显著提升,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ECU(电子控制单元)、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及车载通信模块等关键系统对电磁干扰的敏感度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兼具轻量化、柔性特质的电磁屏蔽织物凸显应用价值。以3M公司为代表的创新解决方案中,5113DFT织物基双面导电胶带以镍/铜/镍金属涂层的导电织物为核心基材,在确保柔韧贴合性的同时,有效缓解电磁信号干扰,为车身精密电子元件提供可靠的屏蔽防护,构建起保障车辆安全运行的关键防线。
3M™导电胶带5113DFT产品及其结构示意图
图片来源:3M官网。
电磁屏蔽织物作为现代科技与纺织技术融合的产物,在构建智能化时代的电磁安全屏障方面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当前通过导电纤维混纺、织物表面改性、导电填料填充等技术,显著提升了织物的宽频防护能力与场景适应性,并广泛应用于个体防护、室内环境优化及智能网联设备电磁兼容等多个领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展望未来,电磁屏蔽织物的发展将聚焦于高性能、宽频谱覆盖及高吸收特性。为了应对不同频段的电磁波,材料设计遵循“低磁高电”的原则,即在低频段提升磁性,在高频段提高导电性,开发适用于多种波段的柔性复合屏蔽材料。另外,屏蔽织物将朝着高吸收型方向发展,通过提高吸波性,减少电磁波的反射和透射,有效缓解现有反射型电磁屏蔽材料的二次污染问题。通过工艺改进、织物结构设计等途径进一步优化电磁屏蔽织物的阻隔性能,以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电磁防护需求,为人们创造更加健康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更多内容,请关注纺织导报2025年第2期《电磁屏蔽织物的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进展》一文。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463638转8850 电子邮箱:info@texleader.com.cn
纺织导报官方微信
© 2025 《纺织导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9259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125号
Powered by Seek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