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
蓝绿光在水下无线通信与实时健康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为了进一步增强电子器件的便携性与集成度,研发多功能可穿戴柔性蓝绿光探测器显得尤为关键。然而,传统半导体材料普遍存在刚性易碎、工艺复杂等问题;同时,光敏元件与高分子基体之间弹性模量不匹配,在动态服役过程中容易造成层间分离脱落,限制了蓝绿光在可穿戴领域的应用。含有光响应基元的交联液晶聚合物(CLCP)或液晶弹性体兼具高分子质量轻、柔性好等特点,同时赋予材料对环境灵敏的刺激响应能力。通过融合多种电属性物质的材料体系构建策略,巧妙利用“光-机械应力-电信号”这一连续转化传感路径,是构建本征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爱华教授团队在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Double-Sided Bifunctional Blue-Green Light Photodetecto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 for Light Positioning and Health Monitoring”。研究者在偶氮苯分子的两侧对位分别取代供电子效应的胺基和吸电子效应的羧基,合成了假芪式偶氮苯液晶聚合物(P2NAzo),因此将响应区间由紫外光红移至蓝绿光波段。通过与P(VDF-TrFE)压电聚合物静电共纺和后交联工艺,得到的NAzo-CLCP液晶弹性体复合织物可以在蓝光或绿光的照射下,发生纤维的微观轴向收缩,产生的应力直接激发压电效应,引起电压和电流的输出。
图1:基于“光-机-电”传感机理的假芪式偶氮苯液晶弹性体蓝绿光探测器示意图。
器件的照度检测范围为50~300 mW/ cm2,开路电压响应时间为5秒,短路电流响应时间为100毫秒。得益于P2NAzo和P(VDF-TrFE)之间良好的相容性,器件在1000次照射循环后仍表现出稳定的相应性能;由于NAzo-CLCP织物的本征柔性,器件能够承受180°折叠、最高500 m-1曲率弯曲、10%应变范围内的动态拉伸等变形,满足对日常人体运动的需求;同时由于P(VDF-TrFE)的疏水性,器件对湿度、温度的波动也具有很好的阻抗性。这些性质为器件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2:器件的光探测基本性能。
基于上述特性,器件分别以探测器阵列和可穿戴绷带的形式应用于水下光源定位系统(蓝光)和光电容积脉搏波(PPG)心率实时监测(绿光)。得益于NAzo-CLCP复合织物的本征柔性和易剪裁的特性,探测器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性能优势。其有效受光面积达到了半导体材料的100倍之多(且可根据需求定制),在无需额外透镜的协助下,便能实现45°的宽接收角。这一特性为在水下环境、发射端与接收端存在相对运动等极端条件下的光探测任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与精确度,极大拓宽了光通信技术的应用场景与潜力。目前,基于8个该探测器所组成的光源定位阵列,可以精确判断入射光的方向和距离。
图3:基于蓝光的水下光源定位探测器阵列。
NAzo-CLCP复合织物凭借其优异的附形能力和在动态环境中的稳定性,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同样展示出独特的优势。将织物与绷带结合并紧密佩戴在手腕上,放置在绿光LED旁边,便可捕捉动脉血管因周期性收缩与舒张而反射的PPG信号,实现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实时心率测量和针对心血管健康状态的定量化大数据分析。由于具有更好的贴合性和更大的接收面积,该绷带为心率监测提供了更高的容错性和更低的操作难度,这对于可能缺乏专业指导的老年人尤为有益,展示了一个全天候、多位点且无感的健康监测解决方案。
图4 基于绿光的PPG实时心率监测和针对心血管健康状态的定量化大数据分析
多功能集成是实现全方面探测的基础,也是面向未来智慧场景的发展重点。利用NAzo-CLCP复合织物在材料组成和探测性能上的高度一致性,分别将蓝光ASC II编码通信和绿光PPG心率监测这两项重要功能,巧妙地整合到了同一个探测器的两面,从而搭建了具有双功能的探测器。这种集成方法可以很大程度降低电路设计的难度,为可穿戴设备的轻量化、舒适化带来更多可能。
图5 多功能集成双面器件应用场景示意图及其性能测试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24645
(来源:易丝帮)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463638转8850 电子邮箱:info@texleader.com.cn
纺织导报官方微信
© 2025 《纺织导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9259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125号
Powered by Seek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