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科技资讯

【原创】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导电纤维研究进展

6月24日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的普及,可穿戴设备凭借其与人体密切接触的优势,成为人体与环境之间无缝对接的桥梁,在下一代智能电子设备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考虑人体穿戴舒适性,对比传统刚性材料,可穿戴设备中柔性电子材料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导电纤维作为织物中传输电信号的重要媒介,在柔性智能纺织品、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其制备技术有很多种,如单一导电材料直接加工、纤维涂敷导电物质、将导电物质与纤维混纺等。

1、单一材料导电纤维

金属纳米线

目前研究较多的金属纳米线主要有铜纳米线(CuNW)、银纳米线(AgNW)等。由于铜密度大,材料成本高,且暴露于空气中易氧化,广泛应用受到限制。相比之下,银纳米线兼具优良性能且氧化物仍具导电性,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材料。多元醇法是银纳米线目前最通用、最成功的制备方法。SIM等使用多元醇法且在不加封端剂的条件下合成了银纳米线,电导率高,电阻率低。但金属银造价高,如何控制纳米金属线的成本有待继续研究。


导电高分子材料

常见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有聚苯胺(PANI)、聚吡咯(PPy)等,其成本较低、生物可降解,为纺织品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在实际应用中,单一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效果的长期稳定性较差,不利于长期使用和规模化生产。

研究结果显示,金属纤维因抗弯刚度较大,可纺性不佳;高分子类导电纤维同样无法兼顾导电性与拉伸性,因此这些材料通常不能单独使用,复合材料导电纤维应运而生。

2、复合材料导电纤维

复合材料导电纤维主要由绝缘基体和导电物质组成,有将导电物质涂敷在纤维外层,或将导电物质填充于纤维或弹性聚合物内部、将导电物质与纤维混合纺丝等方法。相对于单一材料,复合导电纤维的导电性、牢度和拉伸变形性均更好,并且可以与其他纤维进行混纺或交织。

涂敷型复合导电纤维

涂敷型导电性纤维指采用浸涂、电镀或化学镀层等方式使导电性材料涂敷在纤维基体表面。詹淋中等对芳纶进行了金属镍、银的化学镀层处理,提高了其表面的结合强度和致密性,涂覆剂的分散均匀性需着重考虑,否则会导致电阻值不匀,使导电性变差。MONTAZERI-AN等首先将氨纶表面浸渍石墨烯,得到SpX/GnP的柔性导电纤维,然后通过包覆法将硅胶包覆其上,形成可穿戴式SpX/GnP/SR传感器,所制得的氨纶丝不仅导电率高,且因包覆硅橡胶而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总体来说,在基体纤维上涂覆导电物质,操作简便,导电性也能得到提升。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导电纤维经过多次揉搓洗涤、摩擦后,其表面的导电涂层会有所脱落,导致导电性和使用性能受到影响。

纺丝型复合导电材料

纺丝型复合导电纤维是导电物质与绝缘基体经溶液纺丝、熔体纺丝、静电纺丝等方法制得。王之惠等采用同轴湿法纺丝技术,以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为皮层,PEDOT∶PSS为芯层,连续制备了复合皮芯导电纤维。该纤维不仅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且导电层在芯层,可使导电纤维的使用寿命大幅提高。SUN等提出了一种同轴湿纺丝法,用于连续制备具有高稳定电导的超弹性LM(液体金属)鞘芯微纤维,该超细纤维拉伸至10倍长仍具有高导电性,在高应变条件下电阻几乎不发生变化。

与涂覆法相比,经纺丝体系制得的导电纤维材料的导电性能更稳定。但目前这一技术多适用于合成纤维,且在纺丝过程中,导电物质的添加对纤维力学性质等的影响还有待研究和考察。

更多内容,请关注《纺织导报》2024年第3期“柔性电子材料在可穿戴设备中的研究进展”一文。

纺织导报网站版权及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导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导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也无法保证其内容之准确性或可靠性。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463638转8850 电子邮箱:info@texleader.com.cn

纺织导报官方微信

intertext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