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
深色尤其是特深色面料独有的华丽风格和视觉美感使其在国际市场长盛不衰。加工深色面料时,染料用量很高,但受饱和上染的限制,染料上染效率下降,这不仅会造成面料浮色多、色牢度低,而且还带来染料浪费、水污染严重等问题,需要对面料进行增深处理。
对于某些染色或印花面料,如果其表面对光的反射、漫反射较强,光进入纤维内部的量就会减少,染料发色效率降低,不易获得深色效果。为提高染色面料的颜色深度,首先要减弱它们对光的反射或散射能力,使更多的可见光进入到纤维内部。
织物增深处理目前主要有3种方法:
1.在染色过程中加入助剂提高染料的上染率或轻微改变染料的结构产生深色效应;
2.采用物理方法如低温等离子体刻蚀或化学方法改变纤维的表面状态,使纤维表面变得粗糙,改变对光的反射性,以达到表面深度提高的效果;
3.后整理时在纤维或织物表面涂覆适当厚度的低折射率薄膜如树脂或有机硅类助剂,以提高染色织物的表观颜色深度。
目前市场上应用较多的是后整理用的增深剂,根据其成分的不同,一般分为有机硅类增深剂和非硅类增深剂,其原理都是在染色织物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低折射率薄膜,相应地降低了染色织物的折射率,以提高织物表观颜色深度。
自然界中,蛾类通常在夜间行动,特殊的眼部构造使其双眼具备超低反射率,在夜间也能捕捉到微弱的光线。微观视角下,蛾眼表面是一层排列紧密的纳米凸起结构,会让光线折射率沿深度方向呈连续变化,以致大部分的光会被吸收,只有极少量的光会被反射。
针对传统增深产品在增深成品色光不可控、增深率低以及增深后手感油腻、易纰裂等问题,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科峰有机硅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了色光可控的“仿蛾眼”高品质增深剂产业化应用工作,获得2023年度中国纺联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工作采用乳液聚合技术,通过调控乳化剂用量及共聚组成,制备了特定粒径的高热保形能力的纳米聚丙烯酸酯乳液;将其在一定用量下,浸轧整理织物,在纤维表面形成“仿蛾眼”增深结构,赋予整理面料色光可控的浓色效果;同时研究人员还揭示了“仿蛾眼”微纳结构的增深及色光调控原理、开发了色光可控的高效“仿蛾眼”增深产品及配套后整理增深工艺。
该项目开发的增深助剂目前已从涤纶黑色面料的应用发展到其他中深色面料的增深、纱线的增深等染色领域,据悉,可减少染料用量30%以上;印染产品回修少,较原工艺时间平均缩短20%以上,同时产品的色牢度、手感、外观等应用指标得到提升。该技术已在多家印染企业应用,生产运行稳定。
“仿蛾眼”增深剂的中试及生产
“仿蛾眼”增深印染加工现场
(来源:中国纺织科技、公开资料,本刊编辑部整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463638转8850 电子邮箱:info@texleader.com.cn
纺织导报官方微信
© 2024 《纺织导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9259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125号
Powered by Seek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