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行业新闻

纺织之光丨高端产业用纺织品获奖项目回访(二):柔/弹陶瓷超细纤维材料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4月24日

开题导语

2008年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纺织之光基金会”)开始资助自1978年设立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开启了“纺织之光”光耀纺织的公益新征程。

· 高端产业用纺织品领航产业升级 ·

近年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快速发展,成为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升级,产业用纺织品持续向高端化、规模化发展,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安全防护、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纺织之光基金会对该领域的先进研究项目进行了奖励,鼓励企业与高校加强产学研协同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提升国际竞争力。本期报道将以部分获奖项目为代表,展现高端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研究成果。

陶瓷纤维具有耐高温、导热系数低、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个体防护等领域中关键的高温隔热材料。当纤维直径细化至0.5 μm以下时,可赋予材料超小孔径、超高孔隙率等结构优势,使其在高温隔热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针对静电纺丝法制备陶瓷超细纤维生产速度慢、杂化纤维转化率低,以及所制备陶瓷材料脆性大、无法直接加工成絮片材料等问题,“柔/弹陶瓷超细纤维材料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团队对其纺丝技术展开探索,并成功制备具有优异柔性、超弹特性的陶瓷纤维絮片。该项目由东华大学、嘉兴富瑞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诚格安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获得2023年“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突破陶瓷超细纤维生产技术瓶颈

项目团队通过4项关键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当前陶瓷超细纤维难以宏量化生产、无法直接加工成絮片材料等应用难题。首先,项目团队建立了低弧度液面的高效纺丝理论体系,发明了基于宽内径喷口的多射流纺丝技术,大幅提升了单喷口射流数量,实现了超细纤维的高速宏量制备;其次,开发了低分子量、低含量聚合物的聚合物/无机胶粒纺丝液配方,在保证高固含量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无机组分含量,实现了高无机组分杂化纤维的高效转化;发明了高无机成分超细纤维材料的产业化一步成型工艺,实现了三维网状结构蓬松纤维絮片的规模化生产;研发了柔/弹陶瓷超细纤维絮片的快速煅烧成型技术,创制出具有优异柔性、超弹特性的陶瓷纤维絮片,解决了陶瓷纤维材料脆性大、易断裂的难题。


实现高效大规模生产

该项目集成开发了超细纤维的成套生产装备,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细纤维示范生产线,实现了陶瓷超细纤维的高效大规模生产,推动了我国陶瓷纤维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增强了国际竞争力。所研发的一系列基于柔/弹陶瓷超细纤维材料的消防隔热服、飞行器隔热罩、武器防护材料和飞行器电池隔热套等产品及装备,已应用于应急救援、国防军工、新能源等领域。

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东华大学纺织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员丁彬表示,纺织之光基金会多年来支持行业新技术研发并奖励突破性成果,积极推动了纺织行业各领域的创新与升级,为行业技术革新注入了持久动力。展望未来,项目团队也将继续瞄准行业痛点、难点展开新技术探索,并不断推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落地。


(来源:纺织导报官微)

纺织导报网站版权及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导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导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也无法保证其内容之准确性或可靠性。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463638转8850 电子邮箱:info@texleader.com.cn

纺织导报官方微信

intertext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