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科技资讯

一种生物粘附心脏起搏纤维器件

6月26日

在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患者常面临术后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风险。为保护患者,植入临时性心外膜起搏纤维是临床的金标准。每年约有20多万例心脏外科手术后需要植入此类心脏起搏纤维器件。这类起搏纤维器件一端与患者心脏相连,另一端与外部起搏器相接,为患者按需提供电刺激起搏,在患者体内停留1-2周后,通过拔除的方式从体内取出。传统起搏纤维电极通过直接插入心肌组织的方式固定,非二次手术的方式拔出,这种侵入性、高创伤性的植入和取出方法可能导致出血、心脏组织损伤、心包积液、电生理信号监测和调控功能不稳定等不良后果,危及患者健康。


图1. 临时心脏起搏器件的临床应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复旦大学邓珏青年研究员、麻省理工学院赵选贺教授、Hyunwoo Yuk博士和梅奥医院Christoph S. Nabzdyk教授、Leigh G. Griffiths教授共同报道了一种生物粘附心脏起搏纤维器件,支持通过微创的方式植入体内,与跳动的心脏稳定集成,提供微创且稳定的电生理信号监测和调控,并可按需移除。相关研究成果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题为“A bioadhesive pacing lead for atraumatic cardiac monitoring and stimulation in rodent and porcine models” 。

设计策略、制备与表征

组织粘附导电界面是电子器件与体内组织的非侵入式集成的一种有效手段,该团队之前的研究工作率先报道了组织粘附导电界面材料,实现了与湿润、动态组织的快速、稳定且微创的集成(Nat. Mater. 2021, 20, 229-236)。基于上述基础,在本项工作中,通过在聚氨酯上接枝聚合聚丙烯酸,并与导电高分子PEDOT:PSS混合的方式,发展出适用于3D打印技术的组织粘附导电材料。得益于该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如3D打印的兼容性,可实现医疗器件的制备和加工。利用多材料3D打印技术,构建了一体化集成的生物粘附心脏起搏纤维器件。


图2. 生物粘附起搏纤维器件的设计和制备

生物粘附导电界面展现出良好的柔性、延展性和组织粘附性,使心脏起搏纤维器件可与心脏形成快速、无缝合且稳定的集成。器件整体具有与心肌组织匹配的力学性能,与心脏融合的同时,不影响其他正常生理运动。与心脏表面形成的物理和化学交联,有助于器件与心脏长期稳定的集成和电生理交互。一体化的心脏起搏纤维器件内嵌了微流控通道和输液腔,用于注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分离液,快速破坏器件与心脏组织间的物理和化学交联,从而实现器件整体的无损伤、无残留移除。

同时,生物粘附起搏纤维器件具有优异且稳定的电学性能。在与电刺激起搏密切相关的电荷注入容量中,生物粘附起搏纤维器件的性能约为临床应用的起搏电极的3倍,并且在200万次测试循环后,性能依旧保持稳定。在温湿的生理环境中2周,阻抗、电荷注入容量等关键电学性能均无明显变化,充分验证了优异的电学稳定性。


图3. 生物粘附起搏纤维器件的电学性能

验证与应用

在两类动物模型(大鼠和猪)中,验证了生物粘附起搏纤维器件能实现连续可靠的心脏监测和起搏,并且该设备展现出比现有商业产品更优异的性能,监测的心律信号振幅更大,能以更低的阈值实现电刺激起搏。由于植入和取出过程均不会引起心肌组织的损伤,并展现出更优异的组织集成性,有效避免了组织损伤引起的炎症和器件组织间的不稳定界面,实现了电学监测和调控的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
此外,生物粘附起搏纤维器件与当前临床使用的体外式或植入式起搏器无缝兼容,有利于其临床转化。将该器件与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结合并植入猪的体内,植入期间设备始终与心肌组织稳定粘附,且界面处未发生明显的炎症反应。通过外部遥感设备,实现了心外膜心电信号的长期稳定的监测,同时通过过速起搏验证了心脏起搏功能的稳定性。此设备不仅在健康的动物模型中展现出优异的性能,进一步在更接近于临床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中验证了有效性。


图4. 猪模型中的连续和遥测心脏监测及起搏。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do9003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纺织导报网站版权及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导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导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也无法保证其内容之准确性或可靠性。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463638转8850 电子邮箱:info@texleader.com.cn

纺织导报官方微信

intertext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