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
从初一拜年,到正月初九开工,再到正月十五赏灯,男女老少身着战袍喜庆过节。很多人在感慨传统年味儿借新春战袍复兴的同时,也在思索所谓战袍,因何而“战”?
申请“出战”的新民俗
今年央视总台春晚上,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艳惊四座,艺人刘涛、刘诗诗、李沁、关晓彤以及十余位汉服展示者身着中华传统服饰,分别演绎了汉之古朴、唐之飘逸、宋之淡雅、明之端庄等不同朝代的服饰、妆造之美,传递了吉庆安泰的新年祝福,表达了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希冀。节目中呈现了二十款专家学者从历代数百纹样中的精选,这也是传统汉服在央视春晚中的首次亮相。另一个节目《上春山》中,白敬亭、魏大勋、魏晨三位艺人则穿上了新中式男装,呈现了翠竹元素、水墨风格,也有立领、长款等剪裁设计巧思,再度诠释了温润如玉的新中式绅士风。
能在央视春晚闪亮登场,说明这种曾经被大众视为戏服、古装、cosplay的汉服和新中式服装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在春节这个传统文化元素集合燃爆的重大节点,这种透着些许复古、怀旧的流行文化,显得格外匹配。同时,身着此类服装,也是在彰显大胆创新的青春态度,这种态度无疑又增加了不少时尚感,让其在近年来的传统节日中日渐风行,甚至火遍线上线下。这也令大多数人提及新春战袍,想到的不再是简单的红毛衣、红外套,而是旗袍、汉服、马面裙。
说是新的流行文化,并不严谨。文化学者齐飞告诉记者,新春战袍一直是传统年俗的代代传承。“过年穿新衣”一说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梁朝,相关记载“长幼悉正衣冠”,即使粗布旧衣也要整洁,与平日不相同。延续至今,新衣从过去的粗布麻衣变得款式多样、风格各异。过年穿新衣服的寓意主要是辞旧迎新,添“衣”谐音添“翼”,暗含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景。“而在今年,‘新春战袍’进一步特指汉服、中式服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雅致生活的更高追求。当下流行的这类服装在形制、款式上保持古韵、特色鲜明,也为当下的传统节日增添了节日氛围、输入了情绪价值。多年来,不少人感慨年味儿越来越少、越来越淡,而汉服、新中式服装不断出圈、霸榜、站上C位,在重大文化节日节点上申请‘出战’,慢慢形成国人的新年俗符号,这无疑让传统文化真正活化、实现了有效传播,令人欣喜。”齐飞说。
文化认同背后的诸多推手
“战袍”的说法其实并不新鲜。此前,“生日战袍”“相亲战袍”“聚会战袍”比比皆是。为何“新春战袍”最有讲究、最为火爆?
商家的营销让“战袍热”持续升温。元旦前后,相关营销在网购平台、种草社区上就已经铺天盖地。新年来临前,天猫超级品类日在过年期间针对新春战袍售卖,发起了“潮起新中式”活动,针对不同受众人群及场景,进行细分定位,推出不同系列新中式服装。
今年春节,“新春战袍”马面裙带动了一轮传统文化消费热潮,纵观各大销售平台,“马面裙”等新中式服装为今年销量最高“新衣”。而春晚节目中的多款汉服都来自网购平台。由于店家“春节不打烊”、快递不放假,不少网友都在看春晚后第一时间抢购,以致同款很快售罄,商家紧急补货。新中式服装也同样火爆。据京东数据显示,自春晚直播开始,新中式服饰成交额同比增长215%,汉服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325%,其中,儿童汉服成交额同比增长超400%。
作用力是相互的。传统文化给网络消费注入了新活力。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汉服爱好者从2014年的32万人增长至2022年的850.7万人,增长了25倍,年均增速达到51.7%。这一消费人群的日渐庞大,让汉服、新中式服装的消费需求不断走高,商家们当然也为此“申请出战”,连夜赶制战袍,也卖力展开营销。文化和商业在这一刻,对接得如此巧妙。恰逢新春这种节点,又无疑给了买卖双方一个契机,给了彼此需求一个美好的出口。
济南一汉服体验馆主理人、汉服达人肖雨给记者进一步解释了这种消费心理——“穿上汉服的那一刻,传统文化的DNA就动了。这种血脉一旦觉醒,就会保持热爱,欲罢不能。”她认为,人们对汉服、新中式服装从尝试到“入坑”的过程,不仅是对古文化的推崇和致敬,也是对当下紧张、快节奏生活的一种回应、调试和释放,是从文化认同走向了自我认同。
此外,新春战袍的消费主体是“Z世代”。娱乐明星、网红的着装态度对他们影响明显。近年来,艺人在参加综艺、拍时尚大片、走电影节红毯等重要活动时,更加大胆、广泛地使用国风元素,中式小褂配上牛仔裤,T恤搭配马面裙,巧妙地结合了古典与潮流之美,这让粉丝和更广大的年轻人群体接收到了他们的审美信号。“国潮风劲吹,艺人、网红以此密切与公众的情感联系,也确实带动了人们的情感消费。偶像们做了样板,年轻人更有了模仿热情。对素人而言,年节聚会,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登台亮相,何不效仿他们‘潮’得别出心裁,自信满满地接受各方审视呢?”娱评人钟楠表示。
“战袍热”彰显社交态度
新春战袍还有社交属性。一方面,契合了主要人群即青年人追求个性、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对时尚弄潮儿来说,新春战袍有效展示他们的穿搭技巧,更是对新的一年充满信心的象征。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搜索,可发现相关话题定位受众大部分为女性,而“战袍”一词颇具霸气,呈现了一种女性的审美观与价值观,营造了一种“女王感”,当然也就获得了现代女性的更多支持。
另一方面,新春战袍在社交圈层的确“抗打”。春节前后,社交活动扎堆。公司年会、同事或同学聚餐、回家相亲等邀约接踵而至,在这些场合,新春战袍被赋予了一定的身份形象意义。大多数人都想成为这些重要场合的被瞩目者,更有不少年轻人寄希望于因身穿战袍,而有力地引导聊天焦点,从催婚、催生、秀娃、晒奖金等私生活转移到衣服上,既避免社交尴尬,还能产生新的谈资。“毕竟新年可是要回家见七大姑八大姨的,假如不能成为让外甥女仰望的那个‘最时髦的小姨’,老做小透明,总觉得少点什么。”威海市民杨玥表示。
而且,家人一起购置“新春战袍”还有利于促进家庭关系和谐,具有家庭互动仪式的情感凝聚功能。“置办年货,张罗年衣,增强了家人彼此眼中的存在感,让团圆年更有温情。”齐飞说。
不过,战袍热能持续多久,我们也应当有所思考。当下其风头正劲,难免有过度营销、跟风消费的现象存在。所带来的现实是,绝大部分战袍节后即闲置,成了“一次性华服”。解决上述问题,其实对战袍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满足人们购买欲的基础上,实现质量双全?不仅需要针脚更实、布料更好,还需在制作、设计上更有意蕴,在呈现更多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能够与现代生活融合得更紧密。这值得生产者、设计者进一步探究。
“当下文旅产业火爆,相关部门、景区景点也可以融入一些汉服思维。”一位业内专家对今年苏州的“春节穿汉服乘地铁免费”政策大加赞赏。“相关体验、游览、沉浸式演艺都可以尽情纳入这些元素,让人们在浓郁文化氛围和友善的文化空间里,更合理、更自如地出行、游玩、参与文化生活。那么,所谓战袍会更广地走向大众,其利用也会更充分、更高效。”上述专家表示。
(来源:大众日报)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463638转8850 电子邮箱:info@texleader.com.cn
纺织导报官方微信
© 2024 《纺织导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9259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125号
Powered by Seek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