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3日
8月19-21日,2022针织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在福建泉州隆重召开,本次大会聚焦“智赋能·针未来”主题,围绕“智能制造+智能产品”,多位行业领导、资深专家、高等院校教授和企业研发技术人员,从行业发展形势、针织科技创新、研发产品与市场需求融合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当前疫情及国际复杂形势下针织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大会致力于为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企业和科研机构搭建多维度的交流平台,为我国当前针织发展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为针织行业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以及推动我国针织技术进步提供新动能。
本次大会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指导,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主办,江南大学针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石狮市中纺学服装及配饰产业研究院与泉州师范学院承办。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总工程师刘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部副主任张传雄、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总工程师林光兴、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顾问王智、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秘书长丛政、泉州师范学院纺织与服装学院院长邱夷平、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华平、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方剑、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夏治刚、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召岭,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江苏常州经编商会、福建长乐、福建晋江和广东汕头等产业集群地的领导和企业家,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针织装备、原料、织造、染整和配件企业代表,以及新闻媒体的嘉宾代表共计近300人参会,会议开幕式报告当天同步直播共计近1600人次线上观看。
会议开幕式
大会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主任、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蒋高明主持。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总工程师刘军为大会开幕致辞。她表示,受日趋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地缘政治冲突、气候极端化以及国内的疫情影响,我国纺织行业的运行压力增大,投资与消费意愿下降,产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次大会围绕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数字化转型等话题,剖析当前国内外形势下针织行业发展现状与方向是非常及时和有意义的。她还表示,发展智能制造和软件系统,实现生产、管理全流程信息互联互通,是针织行业提升先进制造、优质制造、绿色制造能力和精细管理、精益运营水平的重要途径。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总工程师林光兴在致辞中从三个角度诠释了针织行业发展的新内涵。一是针织行业活力优势明显,其擅长与创新技术融合成就了针织产品的活力,产品端带来的行业创新驱动在整个制造业中有目共睹;二是政策支持到位,国家的产业政策与市场需求以及针织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紧密结合,从应用领域需求方向上大力精准地扶持了针织行业的发展;三是针织行业作为推进供给侧发展的典范,在引导国内外消费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另外,他还提到了针织行业在集群培育、技能培育、产品培育三个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及针织行业在研发创新、高端设计方面与消费端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提出未来推进针织设计创新应用的方向。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专家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王智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针织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多年来对针织创新技术的充分发掘与推动作用。同时,他依据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提出了未来针织行业需要解决的3个重点问题:一是要实现针织智能验布解决方案在前后环节的有效延伸,并积极建立相关的机械标准和应用标准;二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针织智能工厂的全链条发展,打造完整的智能化、信息化系统;三是要关注针织物热湿传导模型的建立,以更好地解决人们关注的热湿舒适性问题。
泉州师范学院纺织与服装学院教授/院长邱夷平介绍了泉州师范学院及其纺织与服装学院的情况,他表示:“泉州师范学院纺织与服装学院成立于2016年,自成立以来与国内外纺织服装企业开展了多项科研合作和产品开发项目。本次针织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希望能通过参与组织承办大会,推动学院与本地及全国针织产业的产学研合作。”
会议报告
上午时段交流会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丛洪莲主持。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采用线上直播形式作《企业的多元化与自立自强》的报告。他从技术创新视角分析了企业的多元化,进而分享了对企业自立自强的思考。他表示,企业的多元化是一个以更多元素实现更强性能的过程,体现在人才多元化、技术多元化、产品多元化、标准多元化、市场多元化、制度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场所多元化等多个方面。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企业要从创新人才、创新资本、创新主体、创新载体4个方面发力,明晰主攻方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抓好创新主体。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部副主任张传雄在《纺织科技创新现状和智能制造实践》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纺织行业科技创新依然处于以跟跑为主的“三跑”并存状态,未来的科技创新应以纺织消费品多功能化开发、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开发、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高端纺织装备开发与数字化转型为主。此外,他还表示,我国的智能制造表现出装备智能化水平达到较高水平、重点领域生产过程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走向实际应用等7个明显特征,未来发展需要关注自主智能纺织制造系统、全产业链融合智能生态、全流程智能低碳体系3个方向。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秘书长丛政作《当前形势下针织机械发展与思考》的报告,他表示,针织机械已经成为纺织机械中规模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2021年针织机械产值比例约占全部纺织机械行业的15%。今年4月以来,圆纬机、横机、经编机领域均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当前行业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需求侧的暂时困境以及供给侧的行业瓶颈。通过对国内外市场格局的分析,他表示,针织设备需要与上下游进行更多的联动来突破瓶颈、构建优势;行业发展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重点关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向。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主任、江南大学教授蒋高明作《未来纺织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的报告,他详细介绍了莱赛尔纤维、聚乳酸纤维、碳纤维等纺织纤维材料,纺纱针织一体化、纺纱智能工厂、化纤智能工厂等纺织智能制造相关技术,低温漂白、超临界流体染色、印染废水处理等纺织绿色加工技术,全成形针织产品、高支高密纺织品、各类产业用纺织品等先进纺织制品,并客观评价了各项创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王华平作了主题为《纤维设计融合,赋能可持续创新》的报告,报告从纤维设计融合溯源、需求、产品、未来4个方向,分别分享了纤维材料的历史变迁,纤维材料在不同品类服饰中的功能性应用,围绕消费者需求的热点、痛点、买点,提出应把纤维材料与消费者诉求、设计师、制造商串联起来协调创新,以及未来通过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材料基因工程引领纤维材料开发模式的革新。
下午时段针织科技创新发展大会上半场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南大学教授马丕波主持。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剑,以《电活性纤维材料与智能纺织结构》为题,具体分享了电活性纤维材料的能量转换与存储的实现机理,通过网络状复合纱与中空纱线结构制备智能传感织物,可实现柔性热电致冷纺织品、智能服装服饰以及智能穿戴器件的开发成果。
山东鹿优数字科技有限公司CEO张帅,以《产业互联时代需求驱动的针织智能制造模式浅谈》为题,从分享了中国纺织产业全链路数字化下的业务模式以及全球纺服产业价值链趋势,并通过“中央厨房”型智能工厂大量生产面料工艺的数字化智能车间案例探讨了产能及工艺标准化针织智能智造车间建设的实现方案。
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夏治刚,以《玄武岩复构针织纱的构筑及皮肤友好型热防护针织面料开发》为题,分享了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全球大环境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下,玄武岩纤维的绿色环保制备方法,并通过有机+无机材料结合方式纺丝,实现玄武岩复构纱的防火织物结构、隔热防火织物结构以及柔性热防护织物结构的开发成果。
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徐颖,以《经编装备的数字化发展》为题,分享了卡尔迈耶(中国)通过提供先进的数字化方案为纺织行业带来实在价值和竞争优势的数字化战略方案。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召岭,以《功能性织物的制备及应用》为题,具体分享了高效率能量转换织物、高灵敏传感织物以及宽频高效吸波织物三种织物结构的制备方法、性能测试以及具体应用领域。
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推广工程师黄一川,以《千禧?氨纶创新弹力科技》为题,分享了差异化功能的千禧氨纶系列产品的研发、性能优势以及应用推广情况。
下午时段针织科技创新发展大会下半场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旷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吴双全主持。
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黄朝林、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有限公司新产品开发部部长尹铁强、福建佶龙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编事业部产品经理杨兴财、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品牌发展部部长陆民、立信染整机械(广东)有限公司高级工艺师赵宏军、浙江传化化学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烨、常州市隆龙升经编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凯铭,分别以《产品创新,拥抱未来》《赋智赋能,让生活更健康、更舒适——奥神差别化氨纶纤维的开发应用》《佶龙与您共同编织美好生活》《特高支紧密纺短纤纱在针织产品的应用》《智能染整,立信创造—一站式智能染整综合解决方案》《中国针织油剂市场发展趋势》《新形势下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为题,分享了在各自产业领域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的真知灼见。
针织校服专题研讨
19日下午,同期举办了“高端针织校服产品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丛洪莲主持。针织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原料、纱线、织造等企业代表以及高校代表应邀参加。
首先江南大学针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教授董智佳以《针织校服市场现状与产品分析》为题,从中国校服行业发展现状、中国典型校服品牌发展情况、针织校服功能面料研发成果以及针织校服系列设计开发成果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接下来,针织上下游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企业发展及产品情况,并就高端针织校服面料结构的创新研发方向进行了探讨,现场讨论互动气氛热烈,为高端针织校服面料与产品的研发实现路径,提供了更多的新思路和新见解。
(来源: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463638转8850 电子邮箱:info@texleader.com.cn
纺织导报官方微信
© 2024 《纺织导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9259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125号
Powered by Seek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