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
随着针织面料在高端服装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市场对高品质、高稳定性的纱线需求日益增加。紧密赛络纺纱线因毛羽少、强力高、条干清晰,在针织领域的应用占比持续提升,成为棉纺织企业重点发展的方向。然而,如何保证高支精梳纱的条干均匀性与织物成品质量,成为行业关注的关键问题。研究人员以11.7 tex紧密赛络纺精梳纱的加工工艺为例,通过技术优化提高纱线质量,本篇聚焦精梳、并条工艺设计。
精梳前准备工序包括预并条和条并卷。预并条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实现棉条并合、牵伸,从而改善棉条均匀度;另一方面是改善梳棉棉条的弯钩状态。FA306型预并条机的牵伸形式是3上3下压力棒加导向辊的曲线牵伸,棉网先经后区预牵伸,然后进入前区主牵伸区。经试验,后区牵伸倍数设定约1.8倍,能够更好地伸直后弯钩纤维,提高棉条中纤维的伸直平行度。采用较小的压力棒调节环,利用压力棒的作用增大摩擦力界,增强牵伸区对纤维的控制,可提高牵伸质量。
条并卷工艺设计要点主要是防止粘卷,该工序采用26根并合,小卷定量72 g/m,尽量做到小卷的横向、纵向结构均匀,保证其定量准确和梳理负荷均匀。
精梳工序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排除短纤维以及条子中的杂质和棉结,提高成纱的外观质量。一般来说,工艺设计合理得当,精梳工序可排除生条中约40%~50%的短纤维、50%~60%的杂质、10%~20%的棉结,同时可将梳棉生条中纤维的伸直度提高到85%~95%。精梳还可改善棉条不匀率,精梳条重量不匀约为0.5%~0.6%。基于以上目标,设计精梳工艺弓形板定位在37分度,锡林与钳板隔距0.3 mm,采用前进给棉方式,给棉长度5.2 mm/钳次,可有效梳理须丛。采用30针/cm的顶梳,顶梳刺入棉层深度为0.5 mm,要求不挂花,不嵌杂,有效梳理每一钳次纤维丛末端,配合锡林梳理进一步提高纤维伸直度,并去除部分尘杂、短绒。精梳毛刷刺入锡林深度为1.5 mm,保证锡林处于清洁状态,无嵌杂,提高其梳理的有效性。精梳机生产速度为460钳次/min,精梳棉条定量为23 g/(5 m),实现高速、高产、高质量。设计较小的1.5倍后区牵伸倍数,使经过梳理后松散的棉条得以集聚。牵伸隔距设置为3 mm×8 mm,以保证牵伸过程中棉条有足够的时间伸直。
纺制高品质精梳纱,在精梳工序要求棉网清晰,无破洞、破边、云斑等疵点,无明显大棉结。经以上工艺调整后,精梳棉条短绒率控制在8.0%以内,棉结控制在15粒/g左右,条干CV值在3.8%以内。
在并条工序中,二并采用带自调匀整系统的FA1312G型并条机,重点改善纤维分离度和伸直平行度,遵循总牵伸倍数大、后区牵伸倍数小的工艺原则,罗拉隔距设置为3 mm×14 mm,出条速度为450 m/ min。
更多内容,请关注纺织导报2025年第4期《减少紧密赛络纺纱线条干粗节的工艺研究》一文。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463638转8850 电子邮箱:info@texleader.com.cn
纺织导报官方微信
© 2025 《纺织导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9259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125号
Powered by Seek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