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
当敦煌壁画的"青金色"穿越千年时空与当代时装相遇;当《牡丹亭》的“姹紫嫣红开遍”化作中国传统色专题文化艺术展的首展主题——中国传统色正以一场跨越千年的美学觉醒,叩击现代文明的脉搏。作为中华文明最深邃的视觉基因,中国传统色承载着古老东方的哲学理念与诗意审美,却在工业化浪潮建立的标准运作体系冲击下逐渐式微。如何为这些镌刻着民族记忆的中国传统色彩赋活,让她们成为全球设计语系中的中国符号和国人当代生活美学的底色?
2025年3月11-13日,由中国国家应用色彩体系COLORO发起和主办的“东方国色,生生不息——2025中国传统色专题文化艺术展”将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启幕,该系列展览依托COLORO色彩应用研究院历时两年完成的中国传统色应用研究成果,将中国传统色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与当代艺术和文化进行对接,探寻中国传统色彩美学在当代艺术和商业领域的发展新维度。
中国传统色专题文化艺术展首展主题为“姹紫嫣红开遍”,以中国传统色家族中最富生命力的“桃红色(005-64-28)”为主题色,聚焦传统色谱中最具张力的红紫色相,选取朱红、霁红、殷红、退红、魏紫、檀紫、青莲、胭脂等30个最具文化代表性的传统颜色,以“婵娟”、“传红”两个分类展区呈现中国传统色的身份溯源与色相标定,探寻中国传统色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流转与交融动线。
婵娟
“婵娟”以色谱赋形月相图演绎东方色。展览以农历三十日完整月相轮回为时空坐标,选用三十个源自文献典籍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应用的中国传统色,构建融合天文意象与色彩美学的跨界叙事场域。当观众沿行于回形展廊,将经历从水墨宇宙向彩色星云的色彩旅行:"桃红"色的起始象征着灼灼其华的青春之端,"望月"凝练紫色推动能量达到峰值,温润的"胭脂色"孕育着下一个轮回。
“婵娟”三十色不是简单的色彩罗列,而是一种将东方色彩美学重构的语言并得以在未来不断言说。当月色重组成记忆的弦振频动,三十个传统色在象征着“生生不息”的云雷纹回形场域中完成转化——我们仰望的不再是月相盈亏,而是华夏传统色彩投射出的精神气息。
传红
在中国人的生命世界里,红色代表最初与最深的情感。红色在中国古老智慧易经中为“离卦”,象征着“光明”。这或许可以解释,我们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把“红”挂在嘴边,穿在身上,戴在手上,写在纸上,贴在门上,看在眼里,绽放在心里。红色是我们天生的文化基因色,红色是我们的至亲,我们的顾恋,我们的欢喜,我们的热血以及我们的解脱。
《红印》、《良缘》、《红尘》、《繁花》、《赤子》、《西东》……,指画艺术家胡红慧,把指间水墨与数字传统色相融合,在现实与虚拟、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色彩精神中流转穿行,在指尖触及画面时接通情感,在指尖的游移里安放下热情。
“姹紫嫣红开遍”,以跨越时空的色彩对话,开启一场中国传统色的当代复兴。据主办机构COLORO介绍,年内还将举办“中国传统色专题文化艺术展”续展,敬请期待第二期展览“最是橙黄橘绿时”。
(来源:COLORO)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463638转8850 电子邮箱:info@texleader.com.cn
纺织导报官方微信
© 2025 《纺织导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9259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125号
Powered by SeekRay